|     国际洗手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提倡,在该年的10月13日订立的,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透过「洗手」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,加强卫生意识,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。         在2005年10月,美国的科学家发现有证据显示,原来发生在1918年,导致全球灾难性瘟疫的西班牙流感,是由禽鸟传播的「禽流感」造成。由於这些科学家发现引致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流感病毒基因和引致禽流感的病毒基因相似。    而继1997年在香港发现由鸡只引起可致命的人类感染禽流感死亡个案。禽流感在2004年再度在东南亚的越南﹑泰国﹑印尼等地爆发多宗人类感染个案,和多处禽畜野鸟集体死亡。而据科学家研究所指,禽流感的病毒很有可能经历了多次变种,其对鸟类和人类的危险程度亦有所增加。再加上自2004年起,由於候鸟的迁移飞行,使世界上更多地方有大量鸟类死亡的报告,继东南亚之後,中国青海新疆﹑俄罗斯﹑北韩﹑东欧也受到禽流感的威胁。禽流感对全球人类生命的威胁迅速增加。    世卫将2005年10月13日订为「国际洗手日」。在此之前世卫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,指出以肥皂和用适当的洗手方法,来养成洗手的习惯,是可以减少儿童患上肚泻等病症达53%。以世卫估计每年有1800万儿童死亡而当中90%是五岁以下的幼童,若然以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,至少可以拯救达一半数目的儿童。    「国际洗手日」主旨是推动全球性的普遍教育,推动洗手对健康的重要性。特别是针对医护人员,因为他们是经常接触能威胁人类性命的疾病来源的一群。   正确的洗手方法   应使用清洁的水来洗手。    扭开水喉,将肥皂或皂液等清洁剂涂上手掌心。    将清洁剂在手中揉搓至少10秒,期间不要用水冲洗。    留意是否清洁手掌心﹑手背﹑各手指尖﹑手指间的隙缝﹑虎口位和手腕。    将手用清水清洗,使清洁剂不残留在手。    以乾毛巾或抹手纸巾将手擦乾,亦可使用乾手机。    不可直接用手闩水喉,应该用抹手纸巾包着水龙头来关,或先用清水洗一洗水龙头。   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    1、饭前饭后;    2、便前便后;    3、吃药之前;    4、接触过血液、泪液、鼻涕、痰液和唾液之后;    5、做完扫除工作之后;    6、接触钱币之后;    7、接触别人之后;    8、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;    9、户外运动、作业、购物后;    10、抱孩子之前,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,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。   |